3月12日植树节前夕,素有“绿色博物馆”美誉的厦门市园林植物园(下简称“植物园”),迎来重要高光时间,该园保育植物超1万种,是福建省首个、全国第八个保育植物超万种的植物园。
全球植物园约3700个,但可以引种保存1万种以上活植物的植物园,仅有20多个;在我国200多个植物园中,此前也只要7个,包括华南国家植物园等。多年悉心耕耘,厦门市园林植物园总算成为福建首个“万种园”。
我国首个“国家三角梅种质资源库”、国家棕榈植物迁地保育中心、我国首个以台湾和福建特征植物为主题的专类园区、我国生物多样性维护演示基地一长串国家级荣誉等身,是对生物多样性维护和生态文明建造多年的据守。日前咱们走进这座园区,解锁福建首个“万种园”背面的生态暗码。
深耕探究,久久为功。据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副局长陈阳都介绍,建园以来,植物园坚持展开植物引种驯化和种类选育作业,推进绿色展开与生态维护良性互动,生物多样性维护成效显著。
到2025年2月,园区已从国内外引种和选育维护植物306科2023属10058种(含种类和种下分类单元),最重要的包括棕榈科、秋海棠科、凤梨科、苏铁科、三角梅、多肉植物、姜目植物及闽台特征植物等热带亚热带植物。
其间,国际自然维护联盟(IUCN)濒危物种赤色名录约900种;国家一级维护植物11种,二级维护植物73种;国家重点维护野生植物45科57属115种,福建省级重点维护植物29种,我国(含福建)特有种36个;自主培养植物新种类35个,其间三角梅、福建山樱花16个种类取得国家植物新种类授权,三角梅、秋海棠、姜花等19个种类获国际登录。
三角梅是厦门市花,植物园更是我国首个国家三角梅种质资源库,到现在,保存了1000余份三角梅种质资源,500多个三角梅种类,其间16个种类为自主培养,成为国内保存三角梅种类资源最丰厚的组织之一。
植物园花木出产科科长周群说,“2007年我园开端展开三角梅的杂交育种研讨,已筛选出200余份优质的三角梅可育资源,自主选育出授权三角梅新种类10多个,我国首个三角梅新种类中闽1号正是其间的佼佼者”。
该种类历经8年自主选育而成,具有抗虫,抗病,花期长,花量大的长处,一起因其植株较为直立,植株节间极短,叶呈稀有的圆形或近圆形,叶厚,带革质,是做三角梅盆花与盆景的极佳资料。
多年育种实践,成果硕果累累2020年,新种类“中闽2号”等10个新种类经过国家林草局评定;同年,清香型三角梅经过国际新种类登录,添补“叶子花属无香味”的职业空白。
“未来咱们还将规划搜集全球三角梅种质资源11个种1500余个种类,选用DNA、植物活植株等多方位资源保存方法,完成全球三角梅种质资源全掩盖。”周群表明。
笔筒树被誉为植物界的“活化石”,早在3亿6000年前就存在,被列为国家二级维护植物和国际濒危物种,本来只发现散布在我国台湾、琉球群岛和菲律宾,于1981年初次在厦门发现,是研讨台湾海峡两岸植物来源与演化、亲缘与传达联系的标志性植物。
上一年10月,植物园科研项目《福建省厦门市笔筒树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人工扩繁与户外回归》取得中央财政林业展开项目支撑,将初次发动这一珍稀濒危植物的户外回归工程。
对这一珍稀植物的维护,厦门走在前头。此前,经过对笔筒树的孢子繁衍、无菌培养以及拳卷叶组织培养技能的研讨,取得系列研讨成果,取得笔筒树1万多株,并立项拟定两岸通用规范《笔筒树培养作业规程》。
“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维护演示基地,咱们致力于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两方面的作业,拟定长时间的植物搜集规划,在引种培养保育超万栽培物中,濒危物种超1000种。”厦门市园林植物园主任丁印龙说。
活跃饯别珍稀濒危植物维护职责,植物园发挥迁地维护场所的效果,与国家植物园系统建造相照应,建成16个植物专类园区,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植物维护和展现系统
在多肉植物区,厦门引种培养45科3208种,数量位居国内外植物园前列,科研成果获厦门市科技进步奖1项。
在棕榈科植物区,引种搜集约97属446种,数量名列我国植物园前茅,2011年获批树立“国家棕榈植物保育中心”。
在雨林植物区,构建热带雨林景象与热带雨林植物多样性维护网络,将热带雨林北移并建成梦境如仙界的城市园林景象,成为超级网红景点。
此外,在福建山樱花、朱砂根、姜花属植物、沙漠玫瑰、秋海棠属植物、凤梨科植物和竹类植物引种保育方面,植物园也走在全国前列。
维护古树名木10株,为每一株古树名木树立具体档案;宣布植物新分类群7个,添补植物相关类群分类学空白
对种群的分类命名,是植物园关于业界的又一重大奉献。据植物园二级研讨员陈松河介绍,厦门在国内外初次发现命名和宣布的植物新分类群就有7个,分别是爬行廉序竹、长耳吊丝竹、中岩茶秆竹、万石山思劳竹、耶耳竹、花叶唐竹(新变种)、黄果野鸦椿(新变种),其间前三者分别被《全球生物物种名录》和《我国生物物种名录》收载。
“上一年11月首届三角梅工业高水平质量的展开大会举行期间,台湾同行为我园带来了自主培养的三角梅新品四倍体马尼拉小姐、四倍体玫瑰红等,为我园的三角梅种质资源库再添新种类。”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副主任蔡邦平表明。
两岸展开植物引种沟通,源自2003年,当年在厦门初次举行的“厦金植物园建造与城市绿化学术研讨会”上,厦门向金门县植物园赠送新优苗木200多种,拉开了两岸植物物种沟通的前奏。
尔后,两岸沟通不断。20142015年,厦台敞开秋海棠的沟通协作与互访,台湾业界友人送来近200种秋海棠,从此敞开植物园在秋海棠的搜集维护与研讨作业,现在已成为国内搜集秋海棠种类最多的植物园。
蔡邦平说:“2022年7月,咱们在园区南门建造闽台植物专类园,这是我国首个以台湾和福建特征植物为主题的专类园区,栽培台湾赤楠、兰屿肉桂、福建山樱花、福建紫薇、闽楠等约500种(含种类)台湾和福建特征植物,种苗大多来自长时间协作的台企,为两岸植物沟通供给了重要展现渠道。”
经过建造闽台植物园区、与台企和科研组织协作等方法,植物园在植物引种沟通方面先行先试,为两岸交融展开供给了生动实践,推进两岸在植物范畴的深层次地交融和共同展开。
“十五五期间,咱们将再引种新增植物2000种以上,进一步丰厚植物种质资源,加强新优种类选育、研讨和推行,活跃拓宽海峡两岸植物学术沟通协作,为厦门高颜值城市建造和生态文明建造作出更大的奉献。”丁印龙主任表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