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速导航×

贵港市2023年一季度蔬菜水果生产情况简析发表于: 2024-07-31 03:48:32 来源:复色系列

  2023年一季度,贵港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认真贯彻落实市委、市政府有关“三农”工作决策部署,坚持“以市场为导向,以科技为支撑,以产业为龙头”的发展理念,以创新和协调发展为主线,推动了蔬菜和水果产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。全市加大了对蔬菜和水果结构调整和技术推广的力度,蔬菜和水果种植技术和产业效益都有了显著提升。一季度,全市蔬菜种植培养面积51万亩,同比增长3.1%,产量85.25万吨,增长5.3%;全市水果产量11.60万吨,增长17.2%。

  (一)蔬菜生产稳步提高,面积产量双增长。一季度,全市蔬菜面积51万亩,同比增长3.1%;蔬菜及食用菌产量86.03万吨,增长5.1%。从主要品种看,叶菜类、白菜类、甘蓝类、根茎类、豆类、茄果类、水生菜类、其他蔬菜面积分别增长2.2%、4.0%、62.6%、2.7%、12.4%、32.3%、9.2%、2.9%;产量分别增长4.9%、23.6%、49.7%、5.1%、18.7%、13.7%、9.4%、1.7%。

  (二)从县区生产情况看。五个县(市、区)蔬菜及食用菌产量排名的依次是桂平市、平南县、港北区、港南区、覃塘区,产量分别达54.53万吨、18.78万吨、6.83万吨、3.10万吨、2.80万吨,分别增长4.3%、6.5%、6.7%、6.1%、7.0%,分别拉动全市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长2.7、1.4、0.5、0.2、0.2个百分点。

  (三)设施蔬菜加快速度进行发展。近年来贵港市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一批有规模、上档次、高水平大棚蔬菜基地共2000多亩,一季度产出番茄、辣椒、贝贝南瓜、苦瓜、茄子等早春蔬菜0.5万吨以上,大棚蔬菜亩单产达5—6吨以上;通过产业奖补引导传统蔬菜基地安装喷滴灌6000多亩,改善蔬菜生产条件和提高效率,秋冬种及早春可增加1茬蔬菜种植,增加蔬菜产量0.8—1.0万吨。

  (四)全力发展林果间套种蔬菜。鼓励种植大户利用新植林(果)地、荔枝(龙眼)品改园地发展短平快蔬菜生产,实现“一地两用”,以短养长。已在覃塘区凤凰林场、五里镇、三里镇及港北武乐、港南桥圩等地发展林果间套种蔬菜1.2万亩,可增加蔬菜产量12.0万吨以上。

  (五)利用工业园区、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闲置土地种植蔬菜。平南县出台扶持政策,引导种植大户到大成工业园区、武林临港工业园区和全县50多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,利用闲置土地发展蔬菜生产,目前已种植贝贝南瓜、木瓜、甜玉米、毛节瓜等蔬菜1500多亩。覃塘区利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闲置土地种植冬春蔬菜3500多亩,增加蔬菜产量1万吨以上。

  (一)园林水果产量快速地增长。一季度,全市园林水果产量11.60万吨,同比增长17.2%,实现了较高速度增长。一是过去几年新增的水果种植红利持续释放。柑橘类水果丰产与投产期果园面积的增加,显著拉动了产量的增加。二是管护水平提升,通过采取加强技术指导、肥水管理、防控病虫害等措施实现了稳果、壮果,使得水果产量增加。

  (二)从品种生产情况看。三大类水果产量均同比增长:柑橘类水果产量7.53万吨,同比增长25.9%;热带水果0.76万吨,同比增长4.6%;其他水果3.31万吨,同比增长3.7%。其中,柑橘类水果占全市园林水果产量的64.9%,拉动全市园林水果总产量增长15.7个百分点。

  (三)从县区生产情况看。五个县(市、区)水果产量排名的依次是平南县、桂平市、覃塘区、港南区、港北区,产量分别达4.41万吨、4.10万吨、1.70万吨、0.83万吨、0.56万吨,分别增长17.1%、15.6%、20.3%、18.3%、18.5%,分别拉动全市园林水果产量增长6.5、5.6、2.9、1.3、0.9个百分点。

  (一)农业用地面积减少,制约农业逐步发展。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,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受一定的影响。同时,农业用地面积慢慢地减少,这制约了农业逐步发展。由于人口增长和粮食需求的增加,农业生产要更多的土地资源来满足需求,但是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农业难以持续发展。

  (二)蔬菜水果种植抗险能力不强。蔬菜水果种植抗险能力相对较弱,主要是由于其生长周期短、对环境要求高、抗逆能力弱等因素。此外,蔬菜水果的种植需要投入肥料、农药等,这也使得其种植风险相比来说较高。由于贵港市设施蔬菜的发展水平还相比来说较低,还是以传统露天种植方式为主。这主要是由于设施蔬菜在技术、管理、市场等方面面临的挑战较多。例如,设施蔬菜种植要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,如温室环境控制、病虫害防治等。

  (三)蔬菜水果产业的规模较小,品牌效应不强。首先,蔬菜水果产业的规模较小,存在着生产力不足、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。许多种植蔬菜水果的农户规模较小,单个农户往往只有几亩地,而且缺乏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设施,这导致其产量和品质很难保证。另外,蔬菜水果的采摘和销售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,这使得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相比来说较高。其次,蔬菜水果产业缺乏品牌建设和推广,品牌效应不够显著。蔬菜水果产业的销售经营渠道相对较为分散,很少有具有知名度与影响力的品牌,这导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够强。此外,由于蔬菜水果的保鲜期较短,需要快速运输和销售,因此产品的品质和安全也难以得到充分保障。

  (一)加强对加强对天气的预判和防范能力。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,可以及时获得天气变化的信息,并推广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设施,大大降低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受天气影响的损失。例如,使用温室和大棚等设施能控制温度、湿度等外因,保证蔬菜水果的正常生长和发育。此外,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养和训练,让他们掌握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设施的使用方法,增强他们应对自然灾害和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能力,由此减少因天气变化而导致的产量损失。

  (二)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。大力推进秋冬扩种蔬菜和旱改水种植蔬菜,全力发展林果间套种蔬菜,支持县(市、区)积极整合涉农资金,大力扶持发展设施蔬菜种植,打造一批现代设施蔬菜示范基地。组织抓好中草药、蔬菜、茶叶等田间管理和采收上市工作,积极引导蔬菜种植企业、农户蔬菜采收后,及时发展1—2茬春种春收时令叶菜,挖掘增产增收潜力。加强对砂糖桔、沃柑、大青枣等时令水果的产销对接,拓宽销售经营渠道,确保顺产顺销。快速推进荔枝龙眼品质改良,大力推进果园标准化、组织化、规模化建设。加强水果春季田间管理和生产指导,促进水果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,进一步夯实全年水果丰产基础。大力推广甘蔗脱毒苗健康种植、推广甘蔗规模化种植、生产全程机械化等技术,促进甘蔗产业节本增效,全力抓好“清桉还蔗”工作,力争2023甘蔗种植培养面积稳定在35万亩以上。

  (三)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渠道。当前蔬菜水果产业规模不大,品牌效应不强,需要加强市场开发和品牌建设。政府应出台相关支持政策,鼓励农民集中销售,打造统一的品牌,提升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。例如,政府可以在产销对接、品牌认证、营销宣传等方面给予农民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,帮助农民建立专业的销售团队,构建完善的产销链条和品牌管理机制。同时,政府也可以在蔬菜水果生产区域建设市场和展示中心,提供便利的销售经营渠道和交流平台,让我们消费者更便利地购买优质蔬菜水果,同时也能更好地懂产品的生产的全部过程和品质保障。同时,开拓多元化的销售经营渠道,如电子商务平台、线下超市、农贸市场等,拓展销售范围和销售经营渠道,提高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。

网站地图
TOP
导航 电话 短信 咨询 地图 主页